克莱斯勒《爱的忧伤》小提琴曲
浏览次数:80
分享到:微信

外文名:Love's sad - Chrysler

曲目难度:七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18

曲目简介:

   《爱的忧伤》(Liebesleid),它与《爱的喜悦》知名度不相上下,可以说是一组姐妹篇。本曲同样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从第一个音符落在了la上,我们就能基本确定这是一首小调的作品,第二句乐句就证明了上述的观点,a小调,3/4拍子。整首曲子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复三部曲式有多种形式主要有AA1BB1AA1)其形式和《爱的喜悦》非常的相像,但主题主要表达了爱情上受到了挫折和打击之后产生的苦恼和悲哀,略带烦恼及伤感。

    这首曲子没有前奏,第一部分前半段运用切分节奏和符点音符发展旋律,吸收了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色,主题旋律相当清丽。乐句与乐句之间不断出现相同的音,而且用了一些跨小节的切分音,好似声声悲泣,但旋律却又非常美妙动人。第一主题反复之后,后半段的主题是从前面发展而来,悲哀的情绪似乎有些控制,旋律比较抒情,好似回忆起和恋人相处的那些日子。当这种回忆继续下去时,思绪好似生了双翅,那些欢乐日子的幸福情景双重现在眼前。

    第二部分乐曲转到了A大调上,在感情上摆脱了小调式的幽怨,略显光明,情意比较甜蜜,是对往日爱情幸福的回忆。接下去是第一部分前半段悲伤的主题再现,然后以变奏的形式又接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将每一句里的倒数第三个音向上跳进,使得旋律更加婉转动人。这种忧伤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乐曲终了,在曲终部分又转到了A大调,给人予以一个面向光明的预感,最后一个长颤音轻而缓慢地滑高一个八度后结束全曲,使人回味无穷。

    整首曲子较为缓慢,柔美动人,充分地运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的作为变奏的手段,通过小调形式达到感伤的情怀,情恨绵绵,真挚感人。我个人挺喜欢这两首曲子的,因为作曲家较准确地抓住了对爱情的理解,将爱情的甜蜜和纠结很好地融入了这两首作品之中。正如真正的爱情一样,成功的爱情之中也曾经会遇到坎坷和纠结;失败的爱情之中也不乏会有一段青涩而难忘的甜蜜时光。当静下心来听完这首作品,回眸自己在青春年华时的某段爱情,就会蓦然发现,忧伤不再似那弯曲的小溪蜿蜒曲折,却似那岸边的河水,冲击着本以为结实的堤岸……
    我们以上看到的是稍专业的解释,因为音乐的语言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再“具体”就有些外行了,不过,这些音乐只是后人的解释而已,更“细节”的理解肯定是仁者见仁,
    我们把这首曲子拆开来看它的详细结构是:A1A1(四句×2)A2A2(也是4句×2,但前两句稍有不同)B1B1(4×2)A1A1。
我们仔细品味AI的四句,如同诉说着失恋后的灰心丧气,显得十分委屈,而B1B2的各四句中音略提高,仿佛强调了自己的痴情和对方的懈怠,好象是说我对你怎么怎么,你却如何如何,我又落得如此又爱又恨的落魄。
它的第二部分,也就是B1,虽然略有明朗,但8分附点音符带运用,很有抽泣的样子,如同哭着回忆过去的幸福时光,猛一听觉得是高兴,仔细听是哭泣。之后音乐又回到开始的AI,在AI中结束。我本人听了此曲的感受是,觉得此曲表现的是一种委屈。
    这首小曲感情非常细腻,演奏家用强弱的变化,把音乐的语言解读得活灵活现,总之,只有理解音乐的语言,才能真正融入到音乐中。
【详情】
克莱斯勒《爱的忧伤》小提琴曲
浏览次数:80
分享到:微信

外文名:Love's sad - Chrysler

曲目难度:七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18

曲目简介:

   《爱的忧伤》(Liebesleid),它与《爱的喜悦》知名度不相上下,可以说是一组姐妹篇。本曲同样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从第一个音符落在了la上,我们就能基本确定这是一首小调的作品,第二句乐句就证明了上述的观点,a小调,3/4拍子。整首曲子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复三部曲式有多种形式主要有AA1BB1AA1)其形式和《爱的喜悦》非常的相像,但主题主要表达了爱情上受到了挫折和打击之后产生的苦恼和悲哀,略带烦恼及伤感。

    这首曲子没有前奏,第一部分前半段运用切分节奏和符点音符发展旋律,吸收了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色,主题旋律相当清丽。乐句与乐句之间不断出现相同的音,而且用了一些跨小节的切分音,好似声声悲泣,但旋律却又非常美妙动人。第一主题反复之后,后半段的主题是从前面发展而来,悲哀的情绪似乎有些控制,旋律比较抒情,好似回忆起和恋人相处的那些日子。当这种回忆继续下去时,思绪好似生了双翅,那些欢乐日子的幸福情景双重现在眼前。

    第二部分乐曲转到了A大调上,在感情上摆脱了小调式的幽怨,略显光明,情意比较甜蜜,是对往日爱情幸福的回忆。接下去是第一部分前半段悲伤的主题再现,然后以变奏的形式又接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将每一句里的倒数第三个音向上跳进,使得旋律更加婉转动人。这种忧伤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乐曲终了,在曲终部分又转到了A大调,给人予以一个面向光明的预感,最后一个长颤音轻而缓慢地滑高一个八度后结束全曲,使人回味无穷。

    整首曲子较为缓慢,柔美动人,充分地运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的作为变奏的手段,通过小调形式达到感伤的情怀,情恨绵绵,真挚感人。我个人挺喜欢这两首曲子的,因为作曲家较准确地抓住了对爱情的理解,将爱情的甜蜜和纠结很好地融入了这两首作品之中。正如真正的爱情一样,成功的爱情之中也曾经会遇到坎坷和纠结;失败的爱情之中也不乏会有一段青涩而难忘的甜蜜时光。当静下心来听完这首作品,回眸自己在青春年华时的某段爱情,就会蓦然发现,忧伤不再似那弯曲的小溪蜿蜒曲折,却似那岸边的河水,冲击着本以为结实的堤岸……
    我们以上看到的是稍专业的解释,因为音乐的语言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再“具体”就有些外行了,不过,这些音乐只是后人的解释而已,更“细节”的理解肯定是仁者见仁,
    我们把这首曲子拆开来看它的详细结构是:A1A1(四句×2)A2A2(也是4句×2,但前两句稍有不同)B1B1(4×2)A1A1。
我们仔细品味AI的四句,如同诉说着失恋后的灰心丧气,显得十分委屈,而B1B2的各四句中音略提高,仿佛强调了自己的痴情和对方的懈怠,好象是说我对你怎么怎么,你却如何如何,我又落得如此又爱又恨的落魄。
它的第二部分,也就是B1,虽然略有明朗,但8分附点音符带运用,很有抽泣的样子,如同哭着回忆过去的幸福时光,猛一听觉得是高兴,仔细听是哭泣。之后音乐又回到开始的AI,在AI中结束。我本人听了此曲的感受是,觉得此曲表现的是一种委屈。
    这首小曲感情非常细腻,演奏家用强弱的变化,把音乐的语言解读得活灵活现,总之,只有理解音乐的语言,才能真正融入到音乐中。
【详情】
提示
已复制文件链接,请前往浏览器粘贴下载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