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名:JS Bach Bourree Third Cello Suite
曲目难度:二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18
曲目简介:
《布列舞曲》(Bourrée),也有称之为“布雷舞曲”,是轻快的二拍子舞曲,源于法国乡村。从16世纪末期开始流行于欧洲,18世纪时,常作为组曲中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常用2/2拍号,一般以小节的最后一个四分音符作为开始。
《布列舞曲》的拍号是2/2,即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二拍。也就是说,它是二拍子的律动,是两步的移动进行。然而,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却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的概念去进行学习和演奏的,这样,就成为了四拍子的律动,四步的移动进行,失去了《布列舞曲》的特性。
由于《布列舞曲》是2/2的拍号,所以在记谱上,较之常见的4/4拍子来说,在节拍和速度的感觉上应当要快一倍。因为在2/2拍号中,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那么,四分音符就是半拍了。所以,要将二分音符当作一拍来看待,四分音符当作半拍来看待,八分音符也就当作十六分音符来看待了。所以,在演奏《布列舞曲》时,要将每一小节四拍的概念转换为每一小节两拍。
当然,在开始学习时,以“分拍”的形式,就是按照每一小节有四拍的概念去进行慢速的练习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就要按照演奏速度,即按照每一小节有二拍的概念去进行演奏了。
快速,是《布列舞曲》的一个特点。演奏时,速度不能太慢,大约掌握在每分钟约116拍。请注意,这里的一拍,是二分音符,而不是四分音符。
另外,在结尾处,不做突慢或渐慢处理。
《布列舞曲》是以小节的最后一拍作为开始。也就是说,《布列舞曲》是从弱拍开始的,它成为了《布列舞曲》的又一个特点。前面提到过,《布列舞曲》的拍号是2/2。那么,在2/2的拍号中,这个小节最后的四分音符就不能当作一拍来看待,而是只能当作半拍,而且是弱拍上的后半拍。这就意味着,这个音符要弱奏。
然而,很多的学生,非常普遍地将这个小节弱拍上的后半拍音符当作强音来进行演奏。这里,除了对节拍的强弱关系缺乏认识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弱拍上的音符处于乐句的最高点。所以,很习惯性地将这个处于高点上的音符当作重音来进行演奏。虽然这个弱拍的音符处于乐句的最高点,但是,根据《布列舞曲》的特点,还是要按照弱音来进行演奏。强音的演奏,要放在紧接着的下小节的第一拍(强拍)音符上,这样才能让节拍更为合理,情绪更为活跃
巴赫的乐曲,在断奏、连奏的处理上,是值得探索的。作为最简单的方法,一般是将“长的音符”作为断奏,“短的音符”作为连奏。这样的处理方法自然简单,但是在复杂的乐曲结构中,将会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更加完美地、生动地去进行音乐的表现。在《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的演奏中,很多的学生,不管音符的“长短”,都是至始至终采用断奏的方法。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乐曲,大都拉成了“断奏练习曲”。当然,始终用断的方法进行演奏,如果运用得当,自然是一种诠释。
如何处理《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的断奏与连奏呢?首先,我们应当考虑《布列舞曲》的节奏特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两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是《布列舞曲》非常显著的节奏特点。演奏时,可以一般性地将其处理为:八分音符连奏;四分音符断奏。当然,在断奏、连奏的处理上,还要注意音乐的句型与结构,避免机械、呆板和零乱。将这个节奏型处理好了,其它的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外文名:JS Bach Bourree Third Cello Suite
曲目难度:二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18
曲目简介:
《布列舞曲》(Bourrée),也有称之为“布雷舞曲”,是轻快的二拍子舞曲,源于法国乡村。从16世纪末期开始流行于欧洲,18世纪时,常作为组曲中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常用2/2拍号,一般以小节的最后一个四分音符作为开始。
《布列舞曲》的拍号是2/2,即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二拍。也就是说,它是二拍子的律动,是两步的移动进行。然而,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却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的概念去进行学习和演奏的,这样,就成为了四拍子的律动,四步的移动进行,失去了《布列舞曲》的特性。
由于《布列舞曲》是2/2的拍号,所以在记谱上,较之常见的4/4拍子来说,在节拍和速度的感觉上应当要快一倍。因为在2/2拍号中,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那么,四分音符就是半拍了。所以,要将二分音符当作一拍来看待,四分音符当作半拍来看待,八分音符也就当作十六分音符来看待了。所以,在演奏《布列舞曲》时,要将每一小节四拍的概念转换为每一小节两拍。
当然,在开始学习时,以“分拍”的形式,就是按照每一小节有四拍的概念去进行慢速的练习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就要按照演奏速度,即按照每一小节有二拍的概念去进行演奏了。
快速,是《布列舞曲》的一个特点。演奏时,速度不能太慢,大约掌握在每分钟约116拍。请注意,这里的一拍,是二分音符,而不是四分音符。
另外,在结尾处,不做突慢或渐慢处理。
《布列舞曲》是以小节的最后一拍作为开始。也就是说,《布列舞曲》是从弱拍开始的,它成为了《布列舞曲》的又一个特点。前面提到过,《布列舞曲》的拍号是2/2。那么,在2/2的拍号中,这个小节最后的四分音符就不能当作一拍来看待,而是只能当作半拍,而且是弱拍上的后半拍。这就意味着,这个音符要弱奏。
然而,很多的学生,非常普遍地将这个小节弱拍上的后半拍音符当作强音来进行演奏。这里,除了对节拍的强弱关系缺乏认识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弱拍上的音符处于乐句的最高点。所以,很习惯性地将这个处于高点上的音符当作重音来进行演奏。虽然这个弱拍的音符处于乐句的最高点,但是,根据《布列舞曲》的特点,还是要按照弱音来进行演奏。强音的演奏,要放在紧接着的下小节的第一拍(强拍)音符上,这样才能让节拍更为合理,情绪更为活跃
巴赫的乐曲,在断奏、连奏的处理上,是值得探索的。作为最简单的方法,一般是将“长的音符”作为断奏,“短的音符”作为连奏。这样的处理方法自然简单,但是在复杂的乐曲结构中,将会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更加完美地、生动地去进行音乐的表现。在《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的演奏中,很多的学生,不管音符的“长短”,都是至始至终采用断奏的方法。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乐曲,大都拉成了“断奏练习曲”。当然,始终用断的方法进行演奏,如果运用得当,自然是一种诠释。
如何处理《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的断奏与连奏呢?首先,我们应当考虑《布列舞曲》的节奏特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两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是《布列舞曲》非常显著的节奏特点。演奏时,可以一般性地将其处理为:八分音符连奏;四分音符断奏。当然,在断奏、连奏的处理上,还要注意音乐的句型与结构,避免机械、呆板和零乱。将这个节奏型处理好了,其它的就比较容易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