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梦幻曲》中音萨克斯曲
浏览次数:123
分享到:微信

外文名:Dream song

曲目难度: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9-19

曲目简介:

   《梦幻曲》选自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第七首,是全套作品中最为经

典、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乐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意境。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用心构造,用灵魂创作的,所以在对舒曼《梦幻曲》进行诠释时,要必须与作曲家的心路息息相关。只有用心与之沟通,才能发现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主题性格、清晰的曲式条理和独特而优美的演奏风格。

   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德国人,是19世纪浪漫派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舒曼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中的一首。

   舒曼的音乐创作注重灵感和诗化,富有文学性和自传性的特色。钢琴音乐

在舒曼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得最为鲜明。他第一个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创立了新的音乐体裁——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完成于1838年,主要表达了舒曼对幼年克拉拉的回忆。全套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逼真,欢快动人,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的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全曲共十三首个性鲜明的小曲连缀而成,把儿时的生活画面一幕幕串联起来,再现了童年的情景,目的是唤起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美好回忆。

   舒曼喜欢在幻想的天地中遨游,他写过很多表现梦幻的曲子,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童年情景》整部套曲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常单独演奏。乐曲用优美如歌的旋律及色彩分明的和声与丰富的对位技巧,揭示了儿童纯净的梦幻意境。

   这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F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

   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分为两个乐句(4+4),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该乐段是一个调性开放的转调乐段,从F大调转向C大调。

B(9—16)材料来源于A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其结构形态依然是4+4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其调性布局为F(9小节)—g(10-12小节)—bB(13-14小节)—d(14-16小节)。 正是由于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而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

A(17—24)是A乐段的原样再现,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

《梦幻曲》的整个调性布局与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作曲家的悉心布置。在声部进行中,主旋律不但富于歌唱性,而且材料运用的很有技巧,一个主旋律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味。全曲从一而终的贯穿着作曲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舒曼的用微妙细腻的情感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代如诗如画的境界,并藉此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如梦的情愫。

【详情】
舒曼《梦幻曲》中音萨克斯曲
浏览次数:123
分享到:微信

外文名:Dream song

曲目难度: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9-19

曲目简介:

   《梦幻曲》选自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第七首,是全套作品中最为经

典、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乐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意境。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用心构造,用灵魂创作的,所以在对舒曼《梦幻曲》进行诠释时,要必须与作曲家的心路息息相关。只有用心与之沟通,才能发现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主题性格、清晰的曲式条理和独特而优美的演奏风格。

   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德国人,是19世纪浪漫派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舒曼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中的一首。

   舒曼的音乐创作注重灵感和诗化,富有文学性和自传性的特色。钢琴音乐

在舒曼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得最为鲜明。他第一个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创立了新的音乐体裁——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完成于1838年,主要表达了舒曼对幼年克拉拉的回忆。全套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逼真,欢快动人,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的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全曲共十三首个性鲜明的小曲连缀而成,把儿时的生活画面一幕幕串联起来,再现了童年的情景,目的是唤起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美好回忆。

   舒曼喜欢在幻想的天地中遨游,他写过很多表现梦幻的曲子,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童年情景》整部套曲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常单独演奏。乐曲用优美如歌的旋律及色彩分明的和声与丰富的对位技巧,揭示了儿童纯净的梦幻意境。

   这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F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

   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分为两个乐句(4+4),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该乐段是一个调性开放的转调乐段,从F大调转向C大调。

B(9—16)材料来源于A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其结构形态依然是4+4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其调性布局为F(9小节)—g(10-12小节)—bB(13-14小节)—d(14-16小节)。 正是由于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而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

A(17—24)是A乐段的原样再现,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

《梦幻曲》的整个调性布局与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作曲家的悉心布置。在声部进行中,主旋律不但富于歌唱性,而且材料运用的很有技巧,一个主旋律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味。全曲从一而终的贯穿着作曲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舒曼的用微妙细腻的情感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代如诗如画的境界,并藉此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如梦的情愫。

【详情】
提示
已复制文件链接,请前往浏览器粘贴下载
确认